如何通过感统训练提升孩子的专注力与协调性
更新时间:2025-10-31 16:55:03 点击次数:15 次

  通过感统训练提升孩子专注力与协调性,核心是针对性刺激前庭觉、本体觉、触觉三大核心感觉系统,让孩子在主动参与的游戏化训练中,建立感官与大脑的高效连接,进而自然提升两项能力。

  1.从“前庭觉训练”入手,夯实专注力基础

  前庭觉负责感知身体平衡与空间位置,直接影响注意力的稳定性,是提升专注力的关键切入点。

  选择“动态平衡类”训练:让孩子进行需要维持身体平衡的活动,例如走平衡木(初期可扶手,后期独立行走)、原地旋转(每次5-10圈,缓慢停下避免眩晕)、跳蹦床(每次10-15分钟,鼓励孩子尝试单脚跳、前后跳)。这类训练能激活前庭神经,增强大脑对注意力的控制能力,减少孩子上课走神、坐不住的情况。

  加入“空间感知类”游戏:通过抛接球(从近距离双手接球,过渡到远距离单手接球)、拍皮球(练习连续拍10-20次不中断)、钻爬隧道(设定“穿越障碍”任务,让孩子快速爬过),训练孩子对物体运动轨迹的预判能力,提升专注于目标的持续性。

  2.强化“本体觉训练”,提升身体协调性

  本体觉让孩子感知自身肌肉、关节的位置与力量,是身体动作协调、灵活的核心,适合通过“力量与控制类”训练提升。

  开展“肢体控制类”活动:让孩子进行需要精准控制动作的训练,例如叠积木(用不同形状积木搭出指定造型,要求边缘对齐)、串珠子(用细线穿直径5mm以上的珠子,每次穿10-15颗)、系鞋带/扣纽扣(从简单的粘扣鞋过渡到系鞋带,每天练习1-2次)。这些训练能增强手部小肌肉协调性,同时提升“手眼脑”配合的精准度。

  增加“全身协调类”游戏:设计需要全身配合的任务,例如跳绳(从双脚跳开始,逐步练习单脚跳、双摇)、踢毽子(初期用手抛毽子再踢,后期直接踢,目标连续踢5-10次)、模仿操(跟着音乐或指令做动作,如“左手摸右脚尖、右手摸左脚尖”)。这类训练能让孩子学会控制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节奏,减少动作笨拙、不协调的问题。

  3.结合“触觉训练”,减少干扰,提升专注持续性

  触觉敏感或迟钝会让孩子容易被外界刺激干扰(如衣服标签不舒服、听到微小声音就分心),通过触觉训练能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环境,减少注意力分散。

  进行“触觉脱敏/唤醒”活动:若孩子触觉敏感(怕痒、抗拒接触陌生物品),可让其玩“沙池寻宝”(在沙子里藏小玩具,让孩子用手摸索找出)、触摸不同材质物品(如毛绒布、光滑石头、粗糙砂纸,闭眼描述触感);若触觉迟钝(对疼痛、温度不敏感),可通过“冷热感知游戏”(用温水、凉水分别触碰孩子手背,让其区分)、“按摩放松”(用软毛刷轻刷孩子手臂、腿部皮肤),帮助孩子建立正常的触觉感知,减少外界干扰对注意力的影响。

  设计“触觉+专注”结合的任务:例如“蒙眼找东西”(用布蒙住孩子眼睛,让其通过触摸分辨苹果、橙子、梨)、“触觉拼图”(用带有凸起纹路的拼图,让孩子靠触摸拼合),在训练触觉的同时,强制孩子专注于“触觉信号”,进一步强化专注力。

  4.遵循“3个训练原则”,确保效果最大化

  感统训练需循序渐进、趣味化,才能让孩子主动参与,避免抵触,同时保证效果。

  控制“训练时长与频率”:3-6岁孩子每次训练20-30分钟,7岁以上每次30-40分钟,每天1-2次即可,避免过度训练导致孩子疲劳、抗拒;训练间隔可穿插休息,例如做10分钟平衡训练后,休息5分钟再进行触觉游戏。

  坚持“游戏化、目标化”:将训练融入游戏,例如把“串珠子”变成“给小熊穿项链”,把“走平衡木”变成“过小桥救小动物”,同时设定简单目标(如“今天比昨天多串3颗珠子”),让孩子在成就感中主动参与,提升训练积极性。

  注重“家庭日常渗透”:在生活中融入感统训练,例如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(锻炼手部协调与专注力)、上下楼梯时数台阶(训练注意力与本体觉)、帮家长摆碗筷(提升手部控制与专注力),让训练自然融入日常,效果更持久。


关注我们

哈尔滨言语训练

联系我们

统一招生热线:

0451-86647055

工作时间 09:00-18:00

Copyright © 2022   哈尔滨市麦芽甜田幼儿园   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 黑ICP备2022001942号-1   网站地图 | 企业分站 | 您有1条询盘信息!
   主营区域:黑龙江齐齐哈尔哈尔滨大庆佳木斯牡丹江鸡西伊春七台河